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 动态要闻

金融界人士提出建立全球化金融监管系统刻不容缓

日期:2009-03-24 13:04:52  来源: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  作者:常伟锋
 

    3月21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国际金融动荡中的中国发展和改革”学术峰会在北京举行。50多位著名跨国企业领导人、国际组织高级官员和知名学者出席会议。图为学术峰会现场。新华网 文涛 摄

    新华网北京3月23日电(记者 陈雍容 刘?拢┮怀∑鹪从诿拦?次贷风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银行业人士再次认识到了金融行业监管的重要性。在此间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与会的中外金融业内人士、知名学者及政府高级官员纷纷提出,建立全球化金融监管系统刻不容缓。

    在会上,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提出,现在许多经济体已经陷入了风险陷阱,如贷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出现严重问题,重要资金缺乏流动性等。这些问题要求监管者必须迅速地采取行动,才能有力地应对我们目前面临的共同挑战。

    由于金融危机饱受市值下跌之苦的花旗银行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兹也强调,金融监管在过去并没有发挥重要作用,现在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

    弗里德曼说,在很多国家,和银行有关的监管和立法机构没有能够跟上现代市场发展的脚步,甚至根本不存在这一日益重要的资产管理的概念。在所有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如果政府想要出手干预的话,就必须加强信息的披露以及有关的监管、立法和机构机制的建设。不管是被监管者还是监管者,都需要有相应的法律依据。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也指出,所有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目前没有一个国际上公认的监管模式和有效的监管框架。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国家的银行业监管者认为激励约束机制不是他们的事情,这是极端错误的。

    在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审慎的、有效的、持续的监管。刘明康表示,中国的银行监管者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清醒地认识到银行本身所带来的缺陷,即高杠杆率。这一缺陷决定了金融业必须依靠监管,而不是自律。

    他说,当几乎所有的人在两年半以前、三年以前,沉浸在创新和大量流动性的兴奋之中时,中国银监会早就预料到了这场风险必然并且马上要发生,并做出了及时的预警,加强了包括隔离风险跨市场传递、防范银证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等监管工作,及早地预防了这一轮金融危机波及国内金融市场。

    刘明康说,从目前来判断,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是有的,但是有限的,风险是可控的。

    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保持双降,盈利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资本回报率预计将显著高于去年全球银行业的平均水平,同时银行业盈利增幅达30.6%。

    刘明康同时提出,今年中国要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者更紧密地合作,注重增强监管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牢牢地把住风险的底线,坚决防止今年不良贷款大幅度快速反弹,有效促进银行体系稳定、健康地发展。

    各国学者和业内人士也认为,加强各国间的监管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真正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机构,是解决目前金融机构所面临问题的必经之路。

    弗里德曼表示,这种改革几乎很难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下进行,很难在一个国家层面得以落实,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

    罗兹也提出了关于建立监管体系的详细建议。他说,首先必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设立完善的金融体系、规则和惯例,其次是建立起相关机构来完成监管和应对系统性风险的使命,同时预防整个金融体系出现危机。

    与会专业人士都对即将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寄予厚望,希望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能够在会上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


来源: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