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 国内要闻

叶檀:“以税定贷”如何?

日期:2009-03-13 17:32:44  来源: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  作者:常伟锋

  积极财政政策与宽松的信贷政策如果不惠及中小企业,就业率就无法提升,就业率提升不了,拉动居民消费就会存在瓶颈。

  两会召开,就业民生问题是重中之重,要破解就业难题,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是重要途径。以往在浙江的温宁台等地,虽然中小商业银行解决了部分民企的融资困境,但90%以上的民企融资靠自有资金积累和民间信贷。目前民间融资办法难以维系,大部分企业陷入困境,自有资金不足,民间信贷利率居高不下,超过企业的承受范围。一方面是银行的信贷找不到出路,在低息票据中徘徊;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嗷嗷待哺,却找不到融资渠道,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可见一斑。

  民企融资难的瓶颈何在?银行追逐大项目大国企,是因为成本低,风险有政府隐性担保;而给中小民企贷款,风险与成本“双高”,银行必须以业绩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股东交差,惜贷在情理之中。银行不可能不辨风险盲目贷款,以中小企业生存为由要求银行放弃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是不市场的。政府推出的小额信贷公司有助于缓解民企状况,由于只贷不存,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也无法吸纳低息储蓄进行长期贷款,进行市场化的运作获得赢利,时间一长恐怕也有问题。

  问题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为三年,如果有担保基金则能解决这一问题。但地方政府组织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效率较低,因为信用担保基金同样无法对某家企业的未来发展远景作出评估。在破解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冲击的专题采访中,企业家给出解决之道。慧聪网总裁郭凡生先生提出以税定贷,不失为低成本、高效率的好办法。具体而言,就是银行根据纳税数据给予中小企业不同的评级,如果企业超过三年生命周期,纳税额连年增加,则应该获得一定的信贷评级,将以往所纳之税充当保证金,银行据此发放贷款,则双方各得其利。试想,一家纳税千万、以往信用良好的企业在艰难时刻获得千万贷款,就有可能重获生机。

  有一例可以印证中小企业生存的艰难:有一家企业获得海外订单需要100万元信贷,却求贷无门,而这家企业连续六年纳税连年增加。一笔可能的订单就此失去,不仅企业家受损,这家企业的员工、中国的外贸数据同样受损。订单是所有外向型企业目前工作的重心,从大处说,哪家企业能够通过品牌、高附加值产品等办法拉到订单,就能应对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机。此时,通过信用担保、通过以税定贷、通过民企联合再保险等办法,金融保险机构及时帮助企业一把,出手挽救危局,是政策制订中的应有之义。


来源: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