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要闻 > 动态要闻

黄闻云: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第一人

日期:2014-10-14 11:08:5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在黄闻云资助下,中国信用领域的两本奠基性著作——《社会信用体系原理》(林钧跃著)和《现代信用学》(吴晶妹著)相继出版。
4次给国务院总理上书,4次都获得批示的“深圳公民黄闻云”。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马培贵 文/图

  核心提示

  在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的小区内,居住着一位普通女性,经营着一家叫深圳市海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每天,她打理着不温不火的生意,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然而在中国信用业界,她却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被称为“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第一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十多年前,在南海一隅,她心系国家前途命运,放下自己的事业,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奔走呼吁。她个人出资30多万元成立课题组,派专家考察欧美的信用状况,翻译国外信用法律。她以“深圳公民黄闻云”之名,4次上书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4次获得批示。一封信开启一个产业。在她的助推下,中国信用体系提前6年开建,为中国迎接信用经济时代的到来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12年来,她难释“信用情结”。目前,她正通过广泛的调研,结合自己十多年对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成熟思考,默默地为“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出谋划策。“一旦整理完善,我将重启‘总理通道’,将方案直呈总理,为中央决策提供思路。”言及信用,黄闻云坚定而执着。

  “山寨”把我害苦了!

  “山寨”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网络语言,但“山寨”现象在我国早已存在。12年前,深圳女企业家黄闻云已饱受“被山寨”之苦。

  1985年,28岁的黄闻云被深圳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生意伙伴欣赏器重,将她从无锡家乡“忽悠”过来。“当时深圳正搞建设,到处是泥土,我还真的不想来。”但生意伙伴的真诚和信任感动了她。

  到了1992年,小平南方谈话带动新一轮创业高潮。 经过多年积累,黄闻云顺势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业务以开发儿童益智玩具为主。她舍得投入搞研发,并善于动脑筋,懂得产品宣传推广的重要。一时间,产品不断创新,业绩节节攀升,公司业务风生水起。“那时候,钱对我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我从没有到银行贷过款,反而有大笔的存款躺在银行账户上。”

  然而好景不长,她尝到了整个社会诚信缺失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她辛辛苦苦研发的产品,几乎每款都被侵权,有时“山寨”到令人心痛。一款市场规模1000万元的产品,宣传费就花了100万元,结果卖不到100万元已被“山寨”得满街都是。一个产品预计销售12万件,结果只卖了1万件,卖出的产品还经常收不到货款。“我投资的钱能收回一半就不错了。”12年后,回忆起当时的损失,黄闻云难免心痛。(下转A3版)

  不讲信用就是和自己的钱过不去

  “不讲信用就是和自己的钱过不去。”1999年,黄闻云赴美国考察时,耳闻目睹美国人对信用的重视。“在美国,不论道德水平高低,在行为上每个人都比较讲信用,没有人胆敢拿自己的信用开玩笑。这是因为,强大的信用体系涵盖了贷款、财产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再就业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的信用一旦有了不良记录,可能找不到工作,或者是干同样的工作却只有极低的工资。” 黄闻云认为,美国人讲信用是制度逼出来的,他们有整套的法律保证。

  在洛杉矶,一位美国人对她说:“中国弄不好!中央刚决定放开贷款,就立即有人利用企业生产用的钱去买豪华轿车!”她走访硅谷的中国人,华侨们对她说:“谁不热爱自己的祖国,盗版的猖獗,实在是让人心有余悸。”作为中国公民,黄闻云听了心情十分沉重。“想到自己1992年独自创办实业以来,自己企业的知识产权一直受到侵犯却毫无办法,这种切肤之痛,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

  当时,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企业诚信缺失,导致交易成本增加,交易次数减少,企业利润下降,最终是消费者利益受损。黄闻云意识到,中国搞市场经济,紧缺的不是资金、技术、人才,而是信用、信誉,中国需要建立保证信誉的完善机制。黄闻云意识到,当时的中国,诚信缺失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正直的人们怀着渴望呼唤着诚信。“成熟的市场要讲规则,不讲规则寸步难行。”她内心有股冲动,一定要为国家做点什么。“市场经济要发展,民族要传承,每个人都要为社会担责任。”

  12年前很少人知道征信是什么

  今天,如果你向银行申请贷款,信贷员轻点鼠标,便可在征信系统找到你的全部资料,有没有贷过款,有没有违约记录,一目了然。银行据此决定是否给你放款。据了解,我国个人征信系统覆盖率已达到99%。但在12年前,很少人知道征信是什么。

  黄闻云向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说明当时中国金融系统信用管理水平之低。“我上书朱镕基总理后,他要求中国人民银行一定要找到我,好好跟我谈谈,听取我对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但因为当时没有征信系统可查,银行找不到我的记录。几个月后,因公司专利被侵权,我致电国家知识产权局一位副局长投诉。这位副局长听说后很激动,连续两次向我核实:你是黄闻云吗?是深圳的黄闻云吗?得到我肯定答复后,他将我的电话告诉了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天,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人员找到了我。”

  开启中国信用体系建设大幕

  1999年7月底,有感于自己多年经商的坎坷之路,对比国际商旅的见闻,黄闻云第一次上书朱镕基同志,力陈在我国成立信誉公司、建立“个人信用管理体系”之必要。 她在信中写道:“尊敬的朱总理: 我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社会公民,亦想为您分忧担难。我从商多年,对遵守商业游戏规则的重要性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它可对我国的实业界能否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起不可估量的作用,我有志在这方面贡献出我的智慧和财力。”

  黄闻云的信引起朱镕基同志重视。8月29日,他将黄闻云的信批转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尚福林同志处理,批示写道:“尚福林同志:请你召集一个会,以我委托你的名义,邀请公安部一位副部长、信息产业部一位副部长、国家知识产权局一位副局长以及你认为有关的单位,共商成立信誉公司的可行性,并告结果。”

  在给朱镕基同志上书同时,黄闻云还给尚福林写了一封信。信写得大气磅礴,豪情万丈,至今她仍有几分自得:“尊敬的尚行长:在永恒的世界里,只有江山是永恒的,咱们人类只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咱们一道携起手来,做好这个历史的过客,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健康发展,为咱们民族的富强昌盛,留下一点闪光的东西给后人吧!”黄闻云认为,这封信应感动了尚福林。

  9月17日,尚福林组织相关6部委负责人,召开了关于“成立信誉公司可行性”的内部协商会,并将会议结果上报朱镕基同志。9月21日,朱镕基同志在报告上作出批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应赶快建立,全国联网。个人信誉公司同意在上海试点。”2000年7月1日,我国首个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在上海开通。

  “我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到朱总理那么重视。”黄闻云回忆说,当时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封信,开启了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序幕。

  出资30万元资助信用研究

  “做就要做好,对人类有所贡献,臭点子不要出。”黄闻云说,为了给国家建设信用体系提供专业支持,1999年10月间,她寻求与北大共同开展“关于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课题研究。不幸的是,当时北大乃至全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均无此类专业,我国仅有屈指可数的几位“海归”人才。她找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自己出资30万元,与之合作成立“设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课题组。她还邀请两位年轻学者、从美国归来的林钧跃和欧洲归来的高露参与,派他们分赴美欧考察,向发达国家学习信用管理经验。

  “你们出去,一定要取到真经。”出国前,黄闻云与课题组列出了详细的调查提纲,内容涉及“如何在中国建立国家信用体系”、“供中国学习的最佳模式是什么”等十大问题。她要求两位年轻学者,调查时进行现场录音。

  考察归来,两人共采集到8盘录音。经过翻译整理,录音剪辑成两盘磁带。2000年1月,黄闻云将考察报告“怎样建立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及两盘录音带送给朱镕基同志,供其参考。朱镕基同志看后很快批示,并召开了10部委参加的会议,对建立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诸多问题进行研究。

  林钧跃告诉记者,他还带回了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美国银行法》等17部与信用相关的法律原文。为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信用建设的提案,黄闻云要求赶时间翻译这些法律。“她跑到中国政法大学张贴小广告,招聘博士研究生翻译。又在社科院招待所租了几间房,把博士们集中在那里,分段包干,流水作业。最后译出的稿件交给我统筹。”

  林钧跃执笔将欧美考察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一书。“两会”期间,散发着油墨味的书本被黄闻云送到“两会”委员驻地。根据这些资料,全国政协委员童石军等联名,提出了“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提案。

  2002年4月,黄闻云经过国内走访,将国家信用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第三次向朱镕基同志上书。朱镕基同志再次批示,并召集12部委会议,研究部署解决。

  推动高校信用专业的设置

  黄闻云看到,信用体系建设与GDP增长有极大的关系。于是,她又个人出资,请吴晶妹博士研究“信用体系建设与GDP增长的关系”。她多次陪同吴晶妹赴上海、深圳等地调研。为了给吴晶妹创造更好的研究环境,她还帮忙将吴晶妹调入中国人民大学。

  在黄闻云资助下,中国信用领域的两本奠基性著作——《社会信用体系原理》(林钧跃著)和《现代信用学》(吴晶妹著)相继出版。年轻的林钧跃、吴晶妹也因此成为中国信用领域公认的学术领军人物。2001年12月,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成立,林钧跃还当选为副主任。

  2002年,在黄闻云的不懈推动下,国家教育部批准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硕士研究生信用管理课程。如今,全国已有20多所高校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

  倡议建立“国家信息安全体系”

  垃圾短信满天飞,个人信息被一次次盗卖,电话诈骗屡屡发生, 今天人们已司空见惯。但在10多年前,信息安全问题刚刚萌芽,黄闻云已经意识到它的巨大危害。

  2001年,连续发生在黄闻云身边的“怪事”令她损失严重,也深感不安。当年,她带着公司最新开发的产品到迪拜、意大利等地展览,并签下了大量订单,其中仅意大利的订单就有2000多万元。可是回国后,这些客户音讯杳无,自己也无法联系到他们。后来在“广交会”上,黄闻云碰到了5位海外客户。客户们一致反映,无论是通过电话、传真、电邮,都无法联系到她。“肯定是我的信息被人窃取了。”黄闻云非常困惑。

  不久,更可怕的事情发生在她身上:2001年1月8日,当她打开自己在某银行总部的指纹密码箱时,她惊骇地发现,里面存放的价值巨大的全部资产文件不见了。“我不敢相信当代高科技保密箱居然也会丢东西,但这是千真万确的!”

  这一连串怪事,让她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和变化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隐形的安全隐患。她决定第四次上书朱镕基同志,提出了当今高科技犯罪不容轻视,经济侵略无国门可挡等严重问题,倡议政府建立“国家信息安全体系”,加强对信息的安全保护。上书又一次引起朱镕基同志的高度重视。

  成就信用事业 荒了自己的生意

  连续3年多的时间,黄闻云一直在为国家的信用体系建设四处奔波,没有时间打理自己的公司。订单被别人抢走,市场被侵蚀,损失惨重。谈及此,黄闻云却淡淡地说,“我不后悔!做这件事我是自愿的。我穷过,对物质要求不高,能以平常心看待得失,知足常乐。我曾经有过很多钱,但我又有些宿命,该是你的就是你的。物欲填不饱人生,心满才是幸福!”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诚信缺失现象依然严重。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其中因产品质量低劣、制假售假、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占了三成。研究机构的数据透露,我国企业坏账率高达1%至2%,远远超过成熟市场经济国家0.25%至0.5%的水平。我国每年签订约40亿份合同,履约率只有一半。这一现象引起中央高层的重视。目前, 国家正在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力争在一段时间内改变这一局面。

  面对这些问题,拥有“信用情结”的黄闻云又坐不住了。她发现,我国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规则,包括缺少全国统一的标准规则、数据项纳入规则及互联规则。今年,她接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邀请,希望她继续为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出谋划策。近段时间,她正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对信用建设的成熟思考,勾勒出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框架,形成《关于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框架建设的具体建议》。“建议完善后,我将直接送达总理,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黄闻云说。

  黄闻云:我应当为深圳做点什么

  在一周时间里,记者对黄闻云进行了4次采访,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认识了多面的黄闻云。拉起家常,她笑声爽朗,和蔼可亲;聊起金钱,她大大咧咧,不太在意;谈起对信用体系的建设构思,她信心满满,妙语连珠;言及社会诚信的缺失,她义愤填膺,疾恶如仇。

  深圳特区报:是什么精神感染你,致力于国家信用体系建设?

  黄闻云:根源是我爸爸。他原来是上海一家国防企业的技术厂长,为工作鞠躬尽瘁,生病也不去治,最后被厂党委书记强迫去医院检查。结果查出是食道癌晚期,不到3个月就去世了。爸爸这种奉献精神传给了我。民族要传承,每个人都要为社会担责任,为社会做贡献。

  深圳特区报:为了信用建设事业,影响了自己的生意,你如何看待其中的得失?

  黄闻云: 我是自愿做的,我不后悔。我穷过,对物质要求不高,以平常心看待得失,知足常乐,该是你的就是你的。物欲填不饱人生,心满才是幸福。

  深圳特区报:作为一位普通公民,能为国家提出建议已经不错了。你为什么还要自己出资,对信用建设进行研究?

  黄闻云:我有这方面的智慧和财力,能为国家做贡献,是我的荣幸。当你有能力时,做了有意义的事,应该感到欣慰。

  深圳特区报:中国的问题很多,你为什么选择信用作为关注点?

  黄闻云:市场经济靠的是契约精神,核心是信用。一些人道德滑坡,做坏事不害羞。我自己也深受社会信用缺失之苦。中国要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信用体系,这是历史的必然。我看到了其中的意义。

  深圳特区报:你的业务与信用行业有交集吗?

  黄闻云:我的生意与信用无交叉,无利益交结。这样,我才能超脱地看待和评价信用制度,客观地提出建议。

  深圳特区报:你如何评价我国信用建设的成果?

  黄闻云:我们用12年的时间,取得了西方发达国家60年的信用建设成果。但仍不够,目前我国个人信用覆盖面只有60%,其中银行信用体系建设达到99%,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需要加强。

  深圳特区报:为什么每次上书总理,你都使用“深圳公民黄闻云”落款?

  黄闻云:我是两手空空来深圳的,深圳成就我的事业,我应当为深圳做点什么。深圳这块热土永远在创造惊喜,我给深圳一个惊喜。

  业界评价

  林钧跃:她助推中国信用体系建设提前6年,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林钧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国家信用体系,是大家共同推动的结果。但我们都没有黄闻云能量大,她的上书能够直达朱镕基同志,并触动朱镕基同志,促成中国信用体系开建。她在中国信用史上的定位,应该是“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第一人”。有了她的推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提前了6年。

  姜绍立:黄闻云拥有“信用情结”

  深圳市信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从事个人职业信用管理业务的公司。该公司副总裁姜绍立说,黄闻云有一种“信用情结”,她关注信用建设和信用产业,完全是出于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姜绍立说,黄闻云4次上书朱镕基后,在信用业界名气很大,许多公司都想请她做顾问,她都没有答应。最后她答应义务做我们的顾问,因为我们是深圳企业,她爱深圳。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